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活动 > 质量年度报告质量年度报告
福建省邮电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2年度)
发布时间:2021-11-29 //echo ;?> 来源:点击: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1.办学历史与性质。创办于1958年,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培养通信技术人才为特色的通信类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院校,坐落于福州市仓山区李厝山60号。原隶属于福建省邮电管理局;1994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2003年划转为福建省教育厅直属学校;2015年9月,被教育部等三部委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5年12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A类培育项目学校。
2.校园面积与资产。占地面积135亩,建筑面积6.17万平方米;2020年资产总额约1.54亿元,固定资产净值约0.99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4240.41万元,生均约1.05万元。
3.办学宗旨与思路。始终秉承“团结、勤奋、严谨、活泼”的校训,推动“文明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言传启智,身教正行”的教风、“明理养德,乐学精技”的学风建设,做到“立足通信,培养职业人才;校企融合,共育时代工匠;育训并举,铸就技术品质;厚德强技,实现德技双馨;面向社会,打造教育品牌”,培养出数万名高素质技术、管理人员和技能型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行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福建省通信行业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4.制度建设与落实。坚持以学校章程为根本遵循,完善系列制度,本年度新立制度4个、修改制度6个,构建了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实现了依规依章办学;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科学合理确定目标任务,将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部门资源配置联动,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确保了学校“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5.办学特色与成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多个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紧紧围绕“厚德强技、健康成长”的育人目标,持续推动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工作,做细做实安全教育、队伍管理等六项常规工作,取得全员值班管理、学生宿舍自治管理等九项德育成效,形成了具有邮校特色的“1369”德育管理模式。二是系统构建以每日诵读为主、每学期一届“读书节”活动为辅的学习机制,使“读经典、学国学、传文化”在校园内蔚然成风,获评全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三是不断创新心育方法,实施学生入学后三年内“三步走”递进式教育,打造“软硬设施、问题监控、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学科渗透、家校沟通”六个到位的心育模式,使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活跃有效,发挥出了我校作为福建省心理健康特色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依托省信息通信行业协会、通信职教集团、专业建设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机构,以“订单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两项工作为抓手,开展实训基地、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三个共建”,实现学校办学定位与行业区域经济发展、实训环境与企业车间、专业方向与企业工作岗位、学生素质和企业要求等四个对接,树立党建、专业、“三创”、实习、育人等五个引领示范,形成了“12345”校企合作模式,打造出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多方共赢新格局。60多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全国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福建省4A平安校园”“福建省学校安全标准化提升工程二级达标学校”以及连续四届“福建省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
(二)学生情况
随着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的提升,招生规模明显扩大,2021年全日制招生人数达1565人。
类型 |
2019—2020学年 |
2020—2021学年 |
增长数 |
增长率 |
全日制 |
1426 |
1565 |
139 |
9.75% |
非全日制 |
50 |
69 |
19 |
38% |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4024人,分列如下:
学年度 |
在校生 总数 (人) |
全日制(人) |
非全日制 (人) |
毕业率 |
巩固率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五年专 |
|||||
2019—2020 |
4090 |
1177 |
1429 |
1108 |
376 |
50 |
94.58% |
97.38% |
2020—2021 |
4024 |
1337 |
1121 |
988 |
578 |
49 |
96.48% |
97.51% |
本年度组织通信技能培训87人次,较去年76人次有所增加,增长率14.5%。
(三)教师队伍
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保障人才培养水平的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的方式,改善结构,提高素质,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水平以及教书育人能力、适应需求能力, 努力打造一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学年 |
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 |
教职员工总数 |
生师比 |
双师专任专业教师数 |
名班主任工作室数 |
兼职教师比 |
专任教师比 |
|
硕士及以上 |
高级 |
|||||||
2019—2020 |
219 |
234 |
24:1 |
72 |
0 |
18 |
26 |
21 |
2020—2021 |
219 |
225 |
26:1 |
70 |
0 |
23 |
27 |
30 |
(四)设施设备
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已建设有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楼、室内体育馆、标准游泳池、400米田径场和可容纳千人的礼堂等。
评价指标 |
2019-2020学年 |
2020-2021学年 |
增长数 |
增长率 |
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平方米) |
24.2 |
22.9 |
-1.3 |
-5.37% |
生均建筑面积(平方米) |
16.6 |
15.7 |
-0.9 |
-5.42% |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万元) |
0.95 |
1.05 |
0.1 |
10.53% |
实习实训室(个) |
48 |
50 |
2 |
4.17% |
生均实训实习工位(个) |
1.479 |
1.778 |
0.299 |
20.22% |
生均纸质图书(册) |
29.86 |
28.28 |
-1.58 |
-5.29% |
电子图书存储量 |
40960 |
40960 |
0 |
0 |
文体活动或职业体验中心场馆数(个) |
5 |
5 |
0 |
0 |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1.思想政治状况。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总体是健康积极向上的,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能够积极参加党团组织活动;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或集体利益;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类型 |
2019—2020学年 |
2020—2021学年 |
增长数 |
增长率 |
思政课专任教师数 |
9 |
12 |
3 |
33.33% |
德育管理人员数 |
107 |
122 |
15 |
14.02% |
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数 |
0 |
0 |
0 |
0 |
思政课示范课堂数 |
0 |
0 |
0 |
0 |
体育课专任教师数 |
9 |
8 |
-1 |
-11.11% |
美育课专任教师数 |
12 |
12 |
0 |
0 |
2.劳动教育。一是增强规划建设。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加强统筹规划。二是两手抓劳动教育。每周安排一节劳动教育理论课程;给各个班级划定劳动教育基地,安排学生每天轮流打扫卫生包干区;教会住宿生叠被子、洗衣服,提高学生动手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三是家校协同育人。寒暑假前期以一封信形式建立家校互动,鼓励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四是组织实践活动。先后开展校园卫生“大扫除”活动、“致敬马路天使”暨“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包粽子主题活动等,在实践中不断增强青少年劳动意识,培育青少年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朴素情感。
3.养成教育。重视营造以美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建设了千人大礼堂、社团活动中心、美育中心、书法名师工作室等校园文化阵地。二是丰富文体活动。现有华韵社、读书社、街舞社、礼仪社、国旗护卫队等精品学生社团24个,其中文艺类社团9个、学习类社团3个、体育类社团5个、专题社团7个,每周定期开展训练活动,丰富了文体活动,建立起以学生社团为主导的文体技能型第二课堂。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除开展各类专业技能大赛、文明风采比赛外,还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校园艺术展、社团艺术展演等具有校园特色的活动,为推动学校美育工作、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做到德艺双修、活动育人。三是培育文化自信。积极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加我省文明风采大赛并报送作品29项。
案例2-1:诵读经典 传承传统文化
学校组织学生“读经典、学国学、传文化”,编印校本教材《经典诵读读本(节日篇)》《经典诵读读本(爱国篇)》和《经典诵读读本(立志篇)》,每日晚自习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节活动,开展经典爱国诗词书写比赛、经典爱国诗文朗诵比赛、经典诵读微视频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氛围,彰显国学经典魅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4.技能掌握情况。学生毕业率96.48%,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55.88%;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大赛,省赛获奖15个,省属赛获奖18个,特别是国赛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荣获沙盘模拟企业经营项目国赛一等奖第一名。
评价指标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
在校 生数 |
合格 人数 |
合格率 |
在校 生数 |
合格 人数 |
合格率 |
在校 生数 |
合格 人数 |
合格率 |
|
思政课合格情况 |
1380 |
1371 |
99.35% |
1149 |
1138 |
99.04% |
1392 |
1380 |
99.14% |
文化课合格情况 |
1380 |
1237 |
89.64% |
1149 |
989 |
86.07% |
1392 |
1221 |
87.72% |
体质测评合格情况 |
1380 |
1334 |
96.67% |
1149 |
1112 |
96.78% |
1392 |
1332 |
95.69% |
(二)技术服务
在原有8间标准化考场的基础上,新建3间标准化考场;打造校级“1+X”证书培训中心、证书鉴定基地,实现课证融通;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等级或行业应用的培训、考核以增强就业创业能力,致力于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面向行业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技术开发,与福建省电信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福州客服分公司共同开发《营销师》线上课程,实现技术推广应用,并积极推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为课堂实践,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三)在校体验
评价指标 |
2019—2020学年 |
2020-2021学年 |
增长率 |
理论学习满意度 |
97% |
98% |
1% |
专业学习满意度 |
96% |
99% |
3% |
实习实训满意度 |
96% |
97% |
1% |
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 |
97% |
98% |
1% |
生活满意度 |
98% |
99% |
1% |
校园安全满意度 |
99% |
99% |
0 |
(四)资助情况
1.免学费。严格执行中职国家免学费资助政策,核实受助学生信息,做到申领国家免学费资金的学生人数真实准确,杜绝冒领现象。现有3952名学生享受中职国家免学费资助。
2.国家奖学金。严格贯彻落实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评审暂行办法》(教财函 〔2019〕104号)文件要求,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推荐工作,最终推荐7名符合国家奖学金申请标准的学生。
3.国家助学金。持续关注并切实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印发《资助宣传手册》,并做好学生告知工作;严格资助资格审议流程,本年度累计187人次享受国家助学金,助学金总金额18.7万元全部及时发放。
4.学校资助。主要包括校内奖学金和勤工助学金,40%以上的学生可享受校内奖助学金。本年度累计2909人次获得奖学金60.15万元,208人次获得勤工助学金3.76万元。疫情期间,对符合资助条件的43名受疫情影响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其中对13名特困学生每人发放一次性应急补助1000元,对30名困难学生每人发放一次性应急补助800元,发放补助共计3.7万余元。
5.社会资助。联合福建省信息通信行业协会深入贫困学生家庭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了解和掌握学生家庭实际状况,帮助解决家庭中存在的问题。本年度累计慰问15名困难学生家庭,发放补助金达1.5万余元。
(五)就业质量
评价指标 |
2019—2020学年 |
2020-2021学年 |
增长率 |
就业(含升学)人数 |
1048 |
1320 |
25.95% |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业数 |
29 |
30 |
-3.45% |
中小微企业就业数 |
255 |
238 |
6.67% |
专业对口就业数 |
62 |
259 |
317.74% |
初次就业平均月薪 |
2912 |
3892 |
33.65% |
毕业生创业数 |
5 |
2 |
-60% |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
99.25% |
98.50% |
-0.75 |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数 |
24 |
19 |
-20.83% |
(六)职业发展
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创业等能力,坚持以“升学+就业、文化+技能”为导向,以技能赛、学业水平考试、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载体。一是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与职业道德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由专任教师指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二是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交流讲座,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坚定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三是建立校内及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本年度共1260名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四是举办实习推介会,及时跟踪学生实习情况并做出指导,36名学生被企业评为优秀毕业生。
(七)升学情况
评价指标 |
2019—2020学年 |
2020-2021学年 |
增长数 |
增长率 |
通过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升学数 |
651 |
922 |
271 |
41.63% |
高职扩招升学数 |
0 |
0 |
0 |
0 |
升入本科院校数 |
6 |
7 |
1 |
16.67% |
升入高职高专数 |
758 |
1045 |
287 |
37.86% |
其他升学数 |
0 |
0 |
0 |
0 |
三、教育教学
(一)专业建设
1.专业设置。坚持“立足通信、面向市场、服务发展”的办学定位,建立并完善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大力发展与通信行业、地方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的专业,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目前开设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财经商贸三大类共18个专业 ,重点建设面向本地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现代通信技术应用、动漫与游戏制作、艺术设计与制作、会计事务等专业。其中,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是国家第二批“1+X”传感网应用开发试点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国家中职示范校重点专业;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物流服务与管理2个专业分别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及福建省创建国家改革创新重点专业,并被福建省政府列入福建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现代化专业群建设。以特色专业群建设为契机,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为抓手,不断调整专业建设方向,完善专业设置。一是增设计算机硬件检测及数据恢复专业,形成以网络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芯片维修及数据安全恢复等区域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为核心的、对接职业岗位群和专业技术领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色专业群。二是整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信息安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4个专业,助力现代通信技术应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三是通过建设现代通信技术应用、通信运营服务这两个高水平专业群,辐射带动包括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美术设计与制作等3个专业在内的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群建设。
3.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与省内部分高职院校联合开办五年一贯制班级,共同制定职业技能人才一体化培养方案。目前已与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分别在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物流管理、金融服务与管理、软件技术等专业开展“3+2”模式的中高职合作办学。
(二)教学改革
1.信息化教学。结合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及虚拟仿真软件,不断推进教育技术与模式创新;实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与高效利用,确保数字资源覆盖专业及核心课程。
2.课程改革。中高职课程衔接上,逐步构建起相关专业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研讨机制,中高职相关专业负责人针对办学质量评价体系方案开展相互交流,审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障中高职课程教学顺利对接。
3.教学模式改革。打造依托云服务的综合网络教学平台,推广“一平三端”教学模式,以腾讯课堂为主阵地,多次组织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建设在线课程教学资源,稳步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泛在学习需求。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了以项目教学、实践教学、情景教学等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同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采用“过程+考核”以及多主体参与的多方评价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实训。
4.大赛成果转化。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大赛,利用竞赛资源丰富实习实训内容,促进大赛成果积极转化。本年度以“网络空间安全”大赛为中介,主动对接中科磐云网络安全实训室,为计算机网络类专业开设网络安全实训。
5.教育科研。完成省市课题5个,教师发表CN刊物论文20篇,参加教学能力比赛获得省赛奖项2项。
6.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教学中试行“1+X”证书制度,将数字创意建模、网络安全运维、WPS办公应用等“1+X”职业岗位技能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调整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2个专业21级人才培养方案,将1+X证书试点等相关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目前有“传感网应用开发”“5G网络运维”“综合布线系统安装与维护”3种“1+X”证书,拟申报第四批“综合布线系统安装与维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试点。
(三)队伍建设
1.教师培养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组织的各类教师培训,落实国家级教师培训8人次、省级教师培训21人次、省内外各类培训47人次、闽台联合培训3人次、各类培训班29人次、校级培训1920学时。加大“双师”素质专任专业教师培养力度,选派136名教师下企业实践,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举办为期5天的新教师入职培训,提高新教师岗位适应能力,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完成128名教师继续教育验证。
2.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教师8人次参加省级教学技能竞赛,26人次开设公开课、观摩课,40人次参与“青蓝工程”,参与省级课题7项、校级课题12项,发表CN论文14篇,进一步提升了教学科研能力。
3.教师激励政策。积极落实各种激励政策,包括《福建省邮电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福建省邮电学校岗位聘任条件》《福建省邮电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福建省邮电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福建省邮电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福建省邮电学校第二课堂和科研工作量核定和奖励细则》《福建省邮电学校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管理规定》《福建省邮电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办法》《福建省邮电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实施细则》等。
(四)质量保证
立足学校实际,以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为依托,在专业教学上试行“1+X”证书制度,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形成了以项目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依据,“校企对接、学做合一、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分析为依据,构建“岗课赛证”专业课程体系,融合岗位所需的核心素养和行业标准,做到兼顾专业群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和专业体系的完整性,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不断完善教学诊改及过程监控体系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一是组织召开教学工作会和教研组长会,针对学考课程,讨论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沟通交流集体备课和教学经验,着重从作业布置、晚自习管理和学考方案三个方面入手,保证学考科目教学质量的要求。二是校党委以推门听课为常态,以多媒体监控设备视频巡(听)课为辅助,对教学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三是不定期抽查各班作业,做好教学过程监控。四是充分发挥教学工作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参与决定教学方面重大事项,与教学部科长共同开展教学巡查督导,并组织公开课听评课。
专门成立专业基础知识学业水平测试课程小组,紧扣考试大纲,开展教研活动,适时完善授课计划及教案;建立题库,逐步丰富课程资源库。本年度,19级部分专业学考卷1的成绩E等级考生占比下降,卷1和卷2总分高分的考生占比同比上升,总分150分以下的占比有所下降,整体进步明显。公共基础知识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方面,19级获得A等级的考生占比7.16%,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B、C等级的考生比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不合格E等级为3.2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五)规范管理情况
1.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突出教学主体地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是教学督导。创新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督导,对教学督导巡查工作日志进行存档;每学期期初制定科长督导安排表,并收集好科长随机听课记录;每周收集各班教学日志、选修课日志,并请各部门核对、领导审核。二是教学检查。进行期初、期末教学检查,抽查了13位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案以及6个班级的授课计划落实、课后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并完成反馈;期末组织老师上传授课材料。召开2次学生座谈会,听取各班代表说明本班的教与学情况,并完成反馈;召开2次学生座谈会,听取各班代表说明本班的教与学情况,并完成反馈;组织学生对159名任课教师进行测评,并完成统计。三是开课听课。4名老师参加2020年福建省中职学校非师范类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班教学及教研交流活动,教师校内听课150多人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学生管理。推行“1369”德育管理模式,设置校园管理组、安全保卫组和宿舍管理组,不断探索改进学生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并狠抓落实。一是加强学生思政教育。通过养成教育课等课程主渠道,每周安排一主题,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加强学生思政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水平。二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大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力度,强化对班主任工作的过程管理。重视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每个月召开1次班主任会议,举办新班主任培训班,把班主任工作体会汇编成册并印发交流。表彰15位优秀班主任,10位十佳班主任。三是强化学生干部“三自”管理。安排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未来就业的要求;开展学生会干部竞选活动,专门举办学生干部队伍培训班,打造一支训练有素的学生干部队伍;引导学生参与维护校园安定、稳定,不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四是实行星级文明班级考核。从学生的仪容仪表、学习纪律、体育锻炼、环境卫生、言行举止、板报宣传、素质拓展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把星级文明班级与学生评优评先人数相挂钩,促进班级规范化管理。2021年度共表彰35个星级文明班级。五是加强学生量化考核管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要求各学科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正面教育宣传力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继续加强住校生和走读生的分类管理,以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为重点,做好新生入学关,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降低违纪率特别是重大违纪率,提高团员率、优秀学生率和好人好事率。六是全面落实阳光体育活动。在坚持早操、眼保健操、晚跑操的同时,推行课后集体锻炼制度,组织全校学生每天课后集中跑步800米,把早操和课后锻炼列为体育成绩的一部分,作为评选奖学金的直接依据之一。七是加强家校联系。班主任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电话、家访、微信等线上线下的方式加强家校联系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3.财务管理。一是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控制、预算编制、集中支付、购置预算由学校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由学校财务科与总务科共同管理,财务科设资产管理员专职负责学校总资产账目等,总务科负责招投标、各种方式采购及资产购置系统录入申报等工作;三公经费执行由校办公室负责管理。二是财务监控全过程。《学校经费开支财务报销细则(修订)》明确经费事前立项、事中跟踪、事后结算验收的全过程财务管理机制。预算超过万元项目,均要求立项审批,项目结束填写对应的经费结算审批表。大型采购、修缮等项目实行项目验收。三是建立健全经费分级审批制度。报销费用金额3000元以下由分管校领导审批,3000元~10万元分管校长、校长共同审批,10万元以上实行校领导办公会研究。四是完善三公经费开支管理制度。修订《福建省邮电学校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福建省邮电学校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等对公务接待、公车使用进行规范管理,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提供了保证。五是做到校务公开。收费项目均通过校园网、公开栏、校长收费公告等形式公开,学校与工会年度经费收支和经费预算及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在教代会上公开。
4.后勤管理。一是建章立制。制定《福建省邮电学校关于开展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工作的规定(试行)》《福建省邮电学校应急预防接种制度》。二是基建管理。规范实施教学实训综合楼、新食堂两个建设项目的审批、招标、施工、验收、工程结算管理。三是食品安全管理。认真落实《福建省邮电学校陪餐管理制度》,校领导带班陪餐,值班科长值班陪餐,要求经营者及时整改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食品卫生监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食堂管理和食品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各食堂进行量化考核,进行文明餐厅评比。组织食堂从业人员、超市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召开食品安全工作部署会及工作总结会,从全局高度出发,防范和遏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四是卫生防疫。长期开设卫生知识讲座,坚决落实师生员工的晨午检,认真做好学生健康档案,出现传染病情况及时上报卫健委。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两案九制”要求,严格按照上级部署,组织师生每半个月进行核酸抽测,并据疫情发展趋势适时组织全员核酸检测;配合防控办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做好常规消杀。
5.安全管理。做到安全工作精细化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了师生财产和生命安全。一是加强安全预防教育。充分利用消防宣传月、安全教育月、防灾减灾周等重要时机,借助学校多媒体宣传资源,通过讲、演、练等多种形式对师生开展安全教育。二是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完善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及全员值班制度,执行校警联动及平安志愿者护学机制;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实施校园封闭式管理,落实师生晨午(晚)检,加强缺课(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三是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每周一次小检查、每月一次大检查,通过责任人自查、科室领导督查、全体师生巡查、领导小组检查的方式,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薄弱点,及时整改,做到防范于未然。四是落实安全常规检查。执行校园安全“日巡查、周检查、月排查、季总结”制度,建立了“重点部位建台账、关键环节细排查”的检查体制,加强了对违规违纪物品的检查。五是强化安全重点管理。聚焦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健康安全,采取常识普及、实操演练、全流程查验、主题教育等方式,进一步筑牢平安校园根基。本年度,学校圆满完成安全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师生安全责任意识有所提高,连续九年获得上渡街道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6.管理信息化水平。一是加强支撑平台建设。建设一体式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改造网络线路,为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积极建立智慧校园,对接办公、教务等基础应用,实现数据互融互通、多应用账户的统一使用与管理,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二是提升应用系统水平。全面实施信息化教学,所有教师均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活跃课程达176门,在线教师138人,在线学生3557人。利用校园多媒体融合管控发布直播系统、校园录播演播系统、移动直播平台、无人机等,对教学及各项文体活动等进行直播录播。借助学生成长平台,对学生日常表现、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信息化评价与分析,形成学生成长画像,实现“三全育人”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三是构建安全防护体系。依据上级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校本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将网络安全责任明确到人。完成重要信息系统的等保备案以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咨询服务采购。依托专业信息公司,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级测评标准对学校信息安全进行全面诊断、优化与完善。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高度重视与产业需求的对接,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注重发挥通信职教集团的平台优势,在保持原有37家优质企业合作基础上,新增与2家行业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一是共建基地。校企共建校内邮政快递服务中心、创邮技术服务部、兴福兴、通信终端修复、呼叫创新创业等5个生产性综合实训基地,在校内开展生产性跟岗实习,有效解决实习的安全、时间、效果问题,同时保持37个校外实训基地的长期稳定发展,对接行业新技术发展需求。
二是合作办班。与8家企业合作开设“华为ICT网络工程师班”“福州移动”“福州电信”等18个订单培养班共957人。
三是齐育人才。聘请23位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邀请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师提升工程,与学校骨干教师结对,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课程标准,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深化产教融合。
四是党建共建引领合作。探索“党建+双协议校企合作”模式,即校企党建共建与项目合作协议同时签订。本年度与福建中通物流、福建信息报社开展党员“联学”、品牌“联创”、资源“联享”、服务“联动”等“党建四联”活动,实现党建融入校企合作、党建带动产教融合。
五是开展企业实践。与企业会员单位开展调研与实践交流活动,有教师136名深入企业实践,学习技能,提高综合素养。
六是坚持“三创”。与福建省通信技术开发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共建通信运营专业群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暨创新创业专题活动,邀请4家合作企业的8名专家进校开讲座,拓宽学生创新创业视野。荣获2021数字中国创新大赛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
七是组织技能培训。组织校内通信技能培训共计87人次,提高企业员工素养,解决企业用人需求。
(二)学生实习实训
始终致力于为当地经济发展输送优秀技能人才,合作企业接受学生实习比例为19.7%。不断强化实习管理。学校、企业、学生签订三方校企合作实习协议,明确企业管理职责,实现校企共同管理、协同育人。持续使用顶岗实习与就业跟踪管理系统,安排实习班班主任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实习实行每天线上打卡制。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依托该信息化系统,组织班主任加强对情况异常学生的跟踪,做到及时了解实习学生的工作生活动态。通过平台各项实习申请功能,对学生顶岗实习相关事务进行逐一审批,确保学生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集团化办学
继续以福建省通信职业教育集团为主要依托,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平台作用,为学校在校企合作、社会服务、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注重拓展与其他行业协会组织的合作,加强与福建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深度交流,双方就职教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交换意见;成为“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的理事单位,共商共议我省职教未来发展。
五、社会贡献
(一)人才支撑
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用人单位满意为目标,以项目创建为抓手,注重学校的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2021届全日制毕业生1343人,就业人数1320人,总体就业率达98.29%,对口就业率为85.48%,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社会服务
1.服务行业企业。立足通信行业,采取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等方式为行业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与交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困扰。积极参加各个行业协会与学会的活动,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案例5-1:聚力动漫产业 产教融合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学校与天翼爱动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福建省邮电学校创新中心”。双方以“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为原则,建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围绕品牌建设、师生实训以及项目运作等内容开展全面合作,培养适应动漫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2.服务学生发展。围绕“厚德强技”,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利用课改契机,狠抓德育工作,把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等环节,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二是突出教练结合。加强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的管理,建立完善校、市、省、国家四级竞赛衔接的竞赛体系与激励机制,采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手段,切实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三是致力全面发展。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校园直播、主题班会等,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勤俭节约意识,通过教育实践服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案例5-2:禁毒教育一直在路上
学校开展系列禁毒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学生远离毒品。一是设立林则徐禁毒宣教室,以视频、图片等方式普及毒品知识,直观、立体地呈现出毒品的重大危害。二是开展禁毒主题班会,号召全体学生秉承健康人生理念,创造绿色无毒生活。三是组织禁毒知识竞赛,采取人机互动方式宣传禁毒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的禁毒知识水平。四是开展禁毒教育知识讲座,邀请戒毒所工作人员现场说法,增强学生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
3.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举办思政教学设计、中华经典诗词诵读等比赛,开展晚自习国学经典暨党史类诗词诵读、技能节、读书节等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发挥“林志团书法名师工作室”平台作用,每学期开设书法选修课,组织书法兴趣小组,推荐学生参加省级书法比赛;定期派出教师深入到海军部队,给海军战士讲授传统文化,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核心工程。本年度,先后开展“少年匠心向党”剪纸、书法等传统技艺活动8次;迎新汇演、书画艺术展、社团展演等校园文化活动12场;国旗护卫队、读书社等24个社团共开展活动40次;开展迎新生、助校运、促文明等大小志愿者活动210余次。
(三)对口支援
1.东西部对口校际帮扶。按照上级组织安排,自2020年开始,林捷敏老师持续开展为期两个学期的援疆支教,参与吉木萨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书育人、培训讲座、教研活动以及助贫活动等,用实际行动助力新疆职业教育发展。
2.对口扶贫。(1)校内超市、自助售货机设助农扶贫商品专柜、专机,“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引导师生将扶贫融入日常。(2)根据上级部门关于发动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爱心消费扶贫的工作要求,发动11个党支部百余名党员教职工消费扶贫农特产品7905.1元。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表率,营造了浓厚的“党建+扶贫助农”氛围。
(四)服务抗疫
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要求广大师生服从当地政府安排决定做好疫情防控,同时组织志愿者服务当地抗疫工作。一是无偿献血。组建无偿献血青年突击队,11名义务献血青年志愿者献血共计4000毫升,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文明风采。二是支援抗疫。23名校青年志愿者先后协助、配合当地相关部门开展体温监测、人员管控等抗疫志愿服务。三是举办抗疫主题宣传活动。围绕战疫情等内容,举办“校园文化艺术展”2场次,用好疫情防控思政活教材。四是开展校内志愿服务。组织党员教职工冲在一线,为新生老生返校报到提供各种帮助。
案例5-3:构建点线面立体式疫情防控机制
针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学校党委全面部署,精准施策,从严构建点、线、面立体式疫情防控机制。一是聚焦关键节点。抓住返校复学时间点和每天入校时间点 ,查验八闽健康码和通信数据行程卡,体温测量无异常后方可进入校园;把住校门关键场所,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严格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校园,对进出校门人员一律进行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造册。二是追踪重要工作线。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常态化,确保宿舍、食堂、教室、运动场、休闲区等场所活动线防疫安全;实施线上1+X教学及日常线下教学混合模式 ,确保教学工作线有序衔接;全体教职工及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期间,做到非必要不出行、不流动、不聚集、不出境、不跨省。确需离开的,严格审批备案,确保重要时间线毫不松懈。三是覆盖全部层面。通过建立摸排工作机制、实施分类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力促疫情防控无死角,全力守护好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六、国际合作
贯彻落实教育厅《关于下达2020年师资闽台联合培养计划的通知》精神,选派3人参加教育厅师资闽台联合培养项目,其中1人参加行政管理干部培训,2人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旨在加强两岸职业教育交流。
七、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保障
作为福建省教育厅直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拨款。2020年,学校收入8720.55万元,其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8424.55万元,教育事业收入228.97万元,其他收入67.03万元;学校支出10076.9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5084.84万元,项目支出4992.12万元;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273.05万元,年末项目经费结转结余9.5万元;“三公”经费支出1.67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1.67万元,公务接待费0万元。
(二)政策措施
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积极出台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政策和制度。包括《福建省邮电学校教材意识形态排查工作方案》《福建省邮电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福建省邮电学校岗位聘任条件(2020年修订)》《福建省邮电学校关于开展“平安校园”等级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福建省邮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等,兼具实效与创新性。同时,认真学习研究两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结合学校办学实际,谋划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师资队伍存在数量、结构和能力水平的不足。缺少有影响力的教学团队和学科带头人。
2.专业建设特色不够明显,专业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3.课程改革有待进一步优化,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学业水平考试的总体成绩不尽如人意。
(二)改进措施
1.优化师资队伍,做好人才接续。争取人事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通过公开招聘引进高学历、高技能新教师,尤其是专业课和实训课教师,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积极构建一支师德师风好、教育理念新、业务能力强、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发挥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过硬的新教师,做好人才的接续工作。
2.加强专业建设,提升内涵水平。开展专业调研,深入了解用人单位需要,依据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实训室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人才资源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共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推进1+X证书试点等各项工作,提升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内涵建设。
3.推动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从业能力、专业技能的教育,培养受企业欢迎、个人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的技能型人才,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教学研究,提升学考整体水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