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信息 > 其它动态其它动态
抢抓机遇 真抓实干 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周济在贯彻落实中职教育国家助学政策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7-07-09 //echo ;?> 来源:摘自:教育部网站点击:
抢抓机遇 真抓实干 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周济在贯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座谈会上的讲话 | |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总理强调,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总理还宣布,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总理指出,这是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之后,中央为促进教育公平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 教育部、财政部今天召开贯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座谈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体系建设,落实好今年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和管理工作;进而,进一步动员全战线的同志们,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切实做好中职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助学政策体系,是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5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5月16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陈至立国务委员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就贯彻落实《意见》作出了全面部署。至立同志的重要讲话,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的客观要求、履行政府公共财政职能的重要体现、做好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等方面,深刻阐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重大意义。 这次国务院《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特别突出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无论是受益学生的数量,还是中央财政专项经费的分配,中等职业学校都是大头。在中央财政今年下半年拟安排的95亿元中,给中等职业学校安排的经费将超过一半。地方财政将相应投入的约59亿元中,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也超过一半。按照《意见》精神,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每生每年的标准为1500元,国家资助两年,加起来就是3000元;而且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资助的对象不仅仅是狭义上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是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有普惠性,也就是说,90%的中职学生,包括所有来自农村的中职学生和所有城市困难家庭的中职学生,都能获得国家助学金;再加上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除了解决生活费用以外,还会获得一部分报酬。这是一个重大举措,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学、生活状况,确保所有想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包括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接受职业教育。这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加快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对于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旨在通过改革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有:一是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大家形成了共识。各级职业学校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专业结构。密切与企业、人才和劳务市场的合作,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广“订单”培养,学生的就业率很高。职业教育的局面豁然开朗,办学的路子越走越宽,走出了一条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二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国家启动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经费将超过100亿元。各地也纷纷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切实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三是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招生规模迅速扩大。2005、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连续两年每年扩招10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规模达到741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809万人,均创历史最高记录。所有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和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就总体而言,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最为薄弱的环节,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一方面,虽然连续两年每年扩招100万人,但是在条件很不具备的情况下推进的,基础还很不稳固,工作还很不平衡,巩固成果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另一方面,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发展和前进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更严重的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强烈需求。 总之,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财力和精力,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要求我们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工作,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这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 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为什么?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和考虑。 就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言,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产一线劳动力素质偏低、技术工人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使我国真正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对这一点我本人有切身的体会。我在地方上工作的时候,做了很多招商引资的工作。在跟外商接触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到中国来投资?他们说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劳动力素质好,勤劳勇敢守纪律,而且普遍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不过他们也提出,如果我们的工人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还能接受一些职业教育,就更好了。我们的青少年如果只是读完初中就去打工,很难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要求。新的时期、新的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就教育事业本身而言,“普九”之后,我们面临着两条路线、两种选择。一条路线、一种选择是,不遗余力地发展普通高中,让学生都去上普通高中、考大学。但在现在这么一个阶段,考虑中国的基本国情,人人都上大学,既无可能,也不需要。另一条路线、一种选择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鼓励、引导更多的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对多数青年来说,通过接受良好的中等职业教育走上工作岗位,然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是现实的也是正确的选择。 职业教育很重要,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又存在很多困难,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下一步的关键在哪里?还有什么好的招数?靠什么来实现新的突破?围绕着这些问题,大家想了很多。可以这样认为,当前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最关键、最突出的是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问题,是社会上仍然普遍存在的轻视职业教育的问题。说实在话,现在许多人对职业教育还是有偏见的。我们的国情、我们的文化传统,使得许多人还是把读普通高中、考大学作为正路;而上职业学校还是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得已的行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低人一等,是没有水平和能力的表现。还有很多因素在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包括社会的人才观念、用人用工制度、生产一线工人收入待遇偏低、就业缺乏保障等。德国的青年为什么安于上中职、当工人?因为当工人地位不低,待遇不错。 我国历史上有一段时期的中专、技校为什么有吸引力?因为能解决户口,有干部身份,而现在这些没有了。必须看到,这些问题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更加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和引导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当前有一个影响因素越来越突出,就是经济因素。据统计,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90%以上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其中贫困家庭学生约占30%。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多。有不少人,因为得不到有效资助,不能顺利入学或完成学业。经济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的重要因素。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将制约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到业已取得的成果。 正是基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职业教育重要性和存在困难问题的清醒认识,这次中央下了大决心,投入巨大的财力,用于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助学政策体系,扩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力度,以求从制度上根本解决中等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是一个强有力的导向。希望通过这样的政策措施,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加入到接受职业教育的行列,有效引导农村地区、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让中等职业教育的大门向每一位愿意来学习的青年敞开,不因为经济困难而拒他们于校门之外,使他们同样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希望通过这样的政策措施,一方面,解决他们在完成义务教育后的继续学习问题,提高其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就业这个民生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迅速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而不只是普通高中和大学这一条“独木桥”,使我国教育的整体结构更加协调,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希望通过这样的政策措施,缩小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以我们说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体系的建立,为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必须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必须从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体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群众翘首以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本着对人民、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1.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体系。 前些年,国家在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并决定“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40亿元专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2006年中央安排了8亿元资金,资助了8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地方也积极采取措施、安排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国务院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目标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要求,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同时,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意见》明确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工作要求。《意见》还具体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的范围、标准和办法。按照国务院《意见》的精神,财政部和教育部研究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体系的思路,制订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我们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体系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主体、社会各方参与、多元化助学手段并举的助学制度。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国家助学金制度。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也就是说,90%的中职学生将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国家资助两年。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规定的比例共同负担。其中,西部地区不论生源,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为8∶2;中部地区,生源为西部的,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为8∶2,生源为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为6∶4;东部地区,生源为西部和中部的,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分别为8∶2和6∶4,生源为东部的,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根据财力状况和生源情况等因素分省确定。人口低于10万人的少数民族学生国家助学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地方各级财政分担比例由省级财政部门自行确定。国家助学金是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体系的主体。 二是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中等职业学校政府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和定向奖学金由地方政府、相关行业企业安排专项资金设立,主要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三是以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为核心的半工半读助学制度。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学生在第三学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或者采取更加灵活的工学交替的方式顶岗实习,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获取一定的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开支。 四是学费减免制度。中等职业学校每年都要安排不低于事业收入的5%,用于建立学费减收和免收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是孤残学生、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烈士子女、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和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等减免学费。 五是助学贷款或延期支付学费制度。国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小额助学贷款,可由地方政府予以贴息。 六是多种形式的社会资助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和支持有关金融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积极参与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上述各项助学内容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有机构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体系。在这个助学政策体系中,国家助学金发挥着主导作用。各级教育部门要强化这个主导作用,推动助学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适用于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并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实施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的中等职业学校等。 2.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确保助学政策体系健康运行。 一是要加强领导,完善机构。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程。为了确保这项工作扎扎实实进行,各地要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助学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的机构,制定管理办法。一是要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班子主要成员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要确实担负起本地资助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责任,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资助工作管理制度和评估指标体系;二是在省、市(地)、县三级教育部门,都要按照国务院《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中职学生资助机构,作为学生资助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负责中职学生资助工作。资助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建立中职学校接受资助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准确、及时汇总并上报接受资助学生的信息;接收同级财政拨付的资助资金;做好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指导、监督职业学校认真做好评审和资金发放工作。资助机构工作人员编制,由各级教育部门通过职能整合,在现有人员中予以调配。要保证资助机构的办公经费和场地。尚未建立专门资助机构的地方,教育行政机关的财务、职成部门要先行负起责任,把工作先做起来。三是各中职学校要把助学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校长为资助工作第一责任人,实行校长负责制,中职学校也要设立专门的助学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二是要密切合作,精心组织。资助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层面,要通过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来明确相关部门和各个层面的职责分工,保证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正常运行。首先要按照国务院《意见》要求和资助政策体系内容,密切教育与财政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教育部门要及时汇总并向财政部门提供资助学生信息,财政部门要及时审批并下拨资助款项;教育部门要主动与金融机构联系,为中职学校和学生借贷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也要创新管理机制,督促中职学校和学生按时还贷,为金融机构降低管理风险;教育部门要积极主动与企业联系,做好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的协调工作。其次是要明确教育系统内部相关部门的职责,各级教育行政机关职成部门主要做好资助工作的政策制定、业务管理等方面工作;财务部门主要做好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的信息沟通、款项下拨等方面的工作;资助机构主要做好建立中职学校接受资助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汇总接受资助学生信息,及时将资助款下拨职业学校等方面的工作。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教育系统各部门,以及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之间,要紧密合作,协力做好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资助机构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倾注更多的感情,共同做好信息管理、资金衔接、监督检查等工作。确保国家助学资金真正用到困难学生身上。中职学校要严格按照评审程序,认真调查摸底,掌握贫困学生特别是特困学生的情况,切实把资助资金落实到需要资助的学生身上。各学校一律不得以实物或服务等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要建立资助学生档案制度,将有学生本人和班主任签字的助学金发放凭证分年度登记造册,保存3年备查,通过严格程序、细化管理,切实把资助工作引领到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上来。 三是要打造信息平台,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中职学校接受资助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做好资助工作必要的条件保障。教育部将在已有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管理系统上,建立全国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助学体系信息管理子系统,实行统一电子注册。各级教育部门资助机构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与上一级系统链接,保持有关资助工作的各类信息上下连接、沟通顺畅,提高管理水平,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四是要强化资金管理,加强监督检查。把用于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钱管好、用好。各级教育部门要强化对国家助学金的管理,在加强监督、检查方面下大力气。一要加强教育内部监督和检查,实行全过程管理,做到事前有预防措施,事中有监督机制,事后有检查办法;二要接受审计部门监督,每年资助金的发放、使用情况都要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检查;三要接受广大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每个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及时公示接受资助学生名单。各级教育部门资助机构要设立举报电话,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要建立健全资助工作的奖惩制度。中等职业教育助学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任何部门、学校和个人不能以任何借口截留、挤占、挪用,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或挤占、挪用、滞留国家助学金的行为,不仅要追究直接当事人的责任,而且要追究相关领导人的责任,一经查实,决不姑息,严肃惩处。对于构成犯罪行为的,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同时,要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各级教育部门要把中等职业教育助学工作,纳入办学评估指标体系,作为考察中职学校领导、评估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教育部将每年会同财政部,对各地、各学校资助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资助工作做的好的地区和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 五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各地要大力宣传新的资助政策,让人民群众知道这项意义重大的“民心工程”;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国家的助学政策,解除因家庭经济困难担心孩子“上不起学”的后顾之忧。一要普遍宣传。各地区、各教育部门和各学校要通过大众传媒(如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和各种宣传形式(如宣传橱窗、宣传单),利用各种场所、场合(如赶集、放电影、看戏)等,向广大初中毕业生和社会广泛宣传国家资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使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要重点宣传。要结合今年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对今年初中应届毕业生和家长,认真开展宣传工作。各中等职业学校在印发招生简章和入学通知书时,都要介绍资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本校的具体措施,把党和政府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关怀传达到大江南北、千家万户,形成全社会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 特别要强调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助学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重要方面。这件事情做好了,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正,有助于凝聚民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件事情如果没有办好,就会有损教育的声誉、有损党和国家的形象。所有与这项工作有关的同志,都要本着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工作,把党和人民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一位学生的心里。 三、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制度,切实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我们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一个教育理想,就是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我们曾经在天津、青岛等地多次召开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座谈会,也想过很多的办法,但推进起来就是困难重重。这次国务院的《意见》明确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这不仅是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其意义十分重大。其实德国的“双元制”和其它一些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实际上就是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一种学徒制加学员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制度的重要意义,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职业教育尤其要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帮助和促进学生就业。三是能够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完成学业。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要加快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职业教育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温家宝总理这一段话,核心的思想是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说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就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 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社会也需要这种人才,要求我们强调学生的劳动技能,就是要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敢动手、爱动手、能动手。这种意识和能力从哪里来?要从实践当中来。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最重要的实践方式。职业学校学生的兴趣、优势和强项主要在动手、操作和掌握技能工艺,问题是这种人才怎么培养?关键是要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去实践。光是校内教育,不让学生到岗位上去真正地工作和实践,是培养不出技能型人才的。既要加强校内实训,也要加强校外的实习,而且要以校外实习为主。不是一般的走马观花的见习,而是顶岗实习。过硬本领只有在真刀真枪的实训当中才能培养出来,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也要在实践中进行。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如果真正做起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面貌就会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要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下一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大任务和关键环节。要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成为一种制度,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行,长期坚持下去。这不单纯是一个解决学生上学费用和当前实际困难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为了便于解决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问题,而是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职业教育规律、学生健康成长的大问题,是涉及职业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问题。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个方针的指导下,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问题。要切实转变职业教育观念,进一步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要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形成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实效果最好的是工学交替,但学生来来去去,企业不太容易也不太愿意安排。比较起来,顶岗实习更容易被企业所接受。当然,在完成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各个学校要根据有利于学生的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只要企业愿意,很多学校都可以实行实行工学交替的方法,譬如旅游专业,就可以淡季时以学习为主,旺季时以实习为主。 为了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学生实习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规范管理,财政部、教育部研究制订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顶岗实习期间,身份仍然是学生,千万不可放松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学校和实习单位要共同制定实习计划,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既能接受职业技能训练,也能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教育。要建立健全辅导员制度,定期开展团组织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要建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通过签订协议明确学校、实习单位、学生本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还要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要加强统筹安排和组织协调,做到实习计划落实,思想工作跟上,指导教师到位。学校一定要派教师跟着实习的学生。要安排好实习学生的业余生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安排学生实习,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高度重视劳动保护工作。要坚持从严治教,大大加强实习的管理工作,要“约法三章”,特别要做到“五个不得”:不得安排一年级学生到企业等单位顶岗实习;不得安排学生从事体力劳动强度过大和有安全隐患的实习劳动;不得安排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不得通过中介机构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能否顺利开展,企业的态度很重要。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之所以搞得好,就在于他们的企业、行业有积极性,与学校和培训机构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形成了良好的传统,并有制度来加以保证。我们也要积极研究通过什么样的政策措施,调动起企业、行业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接收我们的学生去实习和顶岗实习,为顶岗实习的师生支付合理报酬和津贴,帮助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重视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和安全工作,进而成为制度和习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去年印发了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据此制定了《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是这方面努力的良好开始。《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企业按照财税〔2006〕107号文件规定支付给在本企业实习学生的报酬,可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依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扣除。第八条规定,企业可在税前扣除的实习生报酬,包括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含地区补贴、物价补贴和误餐补贴)、加班工资、年终加薪和企业依据实习合同为实习生支付的意外伤害保险费。《办法》还规定,接收实习生的企业与学生所在学校必须正式签订期限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实习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除了税收手段,还要有其他办法和措施。接收我们的学生去实习和顶岗实习,其实对企业本身有很大的好处。一是相对于正式工来说,实习生的成本要低得多;二是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普遍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三是总体而言,学生的纪律性、自觉性肯定要强些,便于企业管理;还有很重要的是,企业可以从中发现好的学生并留下来工作。 顶岗实习制度在全国普遍推开后,每年将有800万中职学生,加上每年参加顶岗实习的高职学生,总共1000万左右职业院校学生到社会各行各业实习。这是一件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大事,是一场职业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对于我们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提出了挑战。我们的责任重大,必须认真做好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此项工作的监督检查,主动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等共同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保障制度和安全保险制度,确保实习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各职业学校要切实把实习、顶岗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学生实习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学生实习管理档案,定期检查实习情况,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学生实习工作的正常秩序。校长要对学生实习工作负全面责任。 四、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坚决完成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任务 根据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在深入分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形势的基础上,教育部已就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在2006年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50万人,力争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基本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教育部此前已经印发了《关于做好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关于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指导性招生计划的通知》,把800万人招生任务具体分解到了各地,对如何做好招生工作做出了部署。各地也都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中职招生规模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认真总结招生工作经验,深入研究情况,制定政策措施,召开专门会议,层层分解任务,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激励机制,大力推进招生工作,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保持了较好的势头。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刚刚开始,任务还十分艰巨。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再扩大50万人,总规模达到800万人,这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是一场硬仗,必须打好。 第一,把握机遇,千方百计,务求实现今年中职招生800万人的目标。 当前,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许多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空前重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中等教育、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整个事业欣欣向荣、生机勃勃,职业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心气很足。近些年,各级政府普遍加大了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力度,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广泛开展,办学条件得到一定改善,招生能力有所增强,为做好中职扩招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资助范围的大规模扩大,资助强度的大幅度提高,对我们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为我们做好今年的中职招生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根据分析,2007年全国有初中毕业生2000万人左右,其中有850万人将升入普通高中,还有1200万初中毕业生,理论上都是我们招生的对象。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得认真、扎实、到位,吸引800万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完全可能,今年再扩大招生50万人的空间是存在的。各地一定要抓住大好时机,积极工作,乘势而上,努力完成今年招生800万人的目标,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要满腔热情地做好今年的中职招生工作:初中毕业生只要愿意,都可以上中等职业学校;还要积极吸引未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复员转业军人加入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行列;要积极帮助愿意招生的学校包括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招到学生。 第二,创新体制,健全机构,为今年的中职招生工作提供切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近几年来,教育部一直在不断地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2005年印发的《关于统筹管理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统筹管理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了要建立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并实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重在宏观调控,市(地)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抓好县级和学校落实,统分结合、以市(地)为主、责任明确、统筹管理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在年度招生计划指导上,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按照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确定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规模。在制定招生政策和办法上,实行 “五统一”。这些做法和措施对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特别是实现2005年和2006年连续扩招100万人的目标,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关于做好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又强调,各地要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建立健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机构,按照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统筹本地区及外地各种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确定招生计划、制定招生政策和招生办法,做好组织生源、招生录取工作。 据了解,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成立了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部分省(区、市)还建立了两级或三级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专门机构。例如,江苏省不仅省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而且各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也都建立了这样的领导小组,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实施,规范招生行为。湖北省在各市(州)、县(市、区)都建立了由政府领导挂帅,教育、发改委、财政、人事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实行统筹管理,并明确此项工作由各级招办负责统一组织实施。重庆市教委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管理体制,将包括技工学校在内的四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全部纳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办公室统一管理和实施。各地采取的这些措施,不仅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而且对巩固和发展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良好局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结几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经验,根据新形势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机构,为此发出了《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机构的通知》。我们考虑,将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录取的具体工作从行政业务中分离出来,统一交由各地中招机构负责。改变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民办学校等按归属部门和类别分别自行组织招生的现行做法,实行在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的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统筹协调、统筹规划,由中招办负责统一组织生源,统一安排和利用高中阶段学校教育资源,统一组织实施招生工作的招生管理体制和招生运行机制。 第三,从严治招,加强管理,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健康顺利进行。 2005年和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连续两年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招生工作功不可没。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过程中,少数地方的部分学校也出现了违规办学、买卖生源和非法中介参与招生等严重问题。今年以来,有关媒体报道了安徽、重庆等地个别地方存在招生不规范,靠回扣争夺生源的问题。报道的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却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损害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形象,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严重关切。 造成学校间抢拉生源、恶性竞争、有偿招生行为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区域内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有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问题,也有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当然更主要的还是现行的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各自为政的招生管理体制和招生运行机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深切感到,深化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创新招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从根本改变招生秩序混乱、杜绝生源大战和有偿招生的根本出路。加强管理、规范秩序、严肃纪律,是维护学生权益和学校利益,促进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的重要保障。各地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招生工作的规范管理,严肃招生纪律,严禁违规招生。对违反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政策、扰乱招生秩序、非法办学、非法招生、有偿招生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体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制度,做好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今年要突出做好这三件事情,进而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其他各项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推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实现新的突破,开创新的局面。各级教育部门、所有中等职业学校,要坚决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宣传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制度建设到位,资金落实到位,监督检查到位,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职业教育。 |